主动阅读
阅读的目标:为获得资讯而读,为求得理解而读
真正地阅读,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,只凭着内心的力量,慢慢地提升自己,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。
为了资讯而阅读,是读得懂的东西
为了理解而阅读,是必须要读的东西
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
一,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,写书时一定要用刻度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
二,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
目标:增进理解力
阅读的层次
1.基础阅读
2.检视阅读,强调时间,在一定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,系统化略读
3.分析阅读,是一种专注的活动。若阅读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,没有必要分析阅读。分析阅读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。
4.主题阅读,比较阅读
检视阅读
一,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,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
略读的习惯应该不用花太多时间
1.先看书名页,如果有序就先看序。很快地看过去,特别注意副标题,或其它相关说明或宗旨,或做些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。
2.研究目录页,理解这本书的基本架构
3.若书中有索引,也要检阅一下。快速评估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,以及所提高的书籍的种类与作者等。
4.可以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
5.从对目录的概略印象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。仔细阅读篇章的摘要说明
6.把书打开来,东翻翻西翻翻,念个一两段,有时候连续读几页,但不要太多。随时寻着主要论点的讯号,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,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。
粗浅的阅读
对的方向: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,从头到尾读完一遍,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。
阅读速度: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,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。
理想的阅读速度,不只是要能读得快,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,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。
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
主动阅读: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——在阅读的过程中,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
四个主要问题
1.整体来说,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?(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?)
2.作者细部说了什么,怎么说的?(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?)
3.这本书说得有道理么?是全部有道理,还是部分有道理?(这是真实的么?)
4.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?(有意义么?)区别了讯息(information)理解(understanding)之间的差异
努力提出问题,然后尽可能找出答案
作笔记可采用的方法
1.画底线
2.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
3.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它符号
4.在空白处编号
5.在空白处记下其它的页码
6.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
7.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
结构笔记
检视阅读中的笔记回答这三个问题:
1.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?
2.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?
3.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,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?
概念笔记
辩证笔记,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
分析阅读
第一阶段
整理内容大纲
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
1.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,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。最好早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。还要知道这个种类的书是在谈些什么
虚构/非虚构,小说/社会科学,论说性/实用性
理论和应用,理论性/实用性书籍的区分。知道这是怎么回事,进而明白“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,应该怎么利用它”。
理论作品分类,历史/科学/哲学
2.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,或最多几句话(一小段文字)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
书的主题
3.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,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。(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。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,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。)
4.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,理论性的问题和实用的问题。
第二阶段
诠释内容与讯息
5.找出重要单字,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。重要单字—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。(诠释作者的关键字,与他达成共识)
(1)读者的角度,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
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
特殊用语
找出共通的词义(term)
不同的单字(word)中相同的词义,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——使用文字的技巧,以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
(2)找出字义
单独/多重意义——多重意义间关系如何——出现使使用的是哪种意义
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,来推敲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
(3)找出作者的主旨
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,就知识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
主旨是问题的答案
(4)作者的论点
6.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,找到其中的主旨。(由最重要的句子中,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)
7.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,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。如果可以,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。但是,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,你就要去架构出来。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,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和主旨,以及其组成的论述。(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,从内容中找出县官的句子,再重新架构出来。)
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,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
阅读的一本分本质就是被困惑,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
8.找出作者的解答。(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,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。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。)
第三个阶段
读者公正地评价一本书
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
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,必须能评论,提出批评,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。
最能学习的读者,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
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,就像他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
A。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
9.在你说出“我同意”,“我不同意”,或“我暂缓评论”之前,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:“我了解了。”除非你确定自己了解了,否则就不要回话。除非你真的很满意自己完成的前两个阅读阶段,否则就不会感觉到可以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(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,也能诠释整本书了,否则不要轻易批评。)
说出“我不懂”也是个很重要的评断,但这只能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,因为书而不是你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。
10.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,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。
就像他反对一样,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。——要顾虑的只有一点,事实,关于这件事的真理是什么
11.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,在作任何评断之前,都要找出理论基础。(在说出评论之前,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。)
知识存在于可以辩护的意见之中
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,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,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
B.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
理想化的辩论的三个条件
1.争辩时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,否则争论会流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
2.吧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。一场好的辩论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
派别之争会造成盲点,要化解盲点,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
读者对作者回应“不同意”之后,向作者的评论角度
12.你的知识不足(uninformed)
13.你的知识有错误(misinformed)
14.你不合逻辑——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
15.你的分析不够完整。这一点不能做为不同意一个作者的根据,只能就作者的成就是有限的这一点而站在对立面上。
12-14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,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,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,或至少一部分说法
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(15),对这本书暂缓评论。
运用这些规则,仔细地阅读一本书,而不是负面地阅读大量的书,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。要成为一个好读者,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,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。